技能:单项顶尖,还是多项优秀?
*
Scott Adams 认为,想要出类拔萃,有两条路径。
路径一:把自己某个单项技能练到世界顶尖。这极其困难,好比永远只有那么少数人能打球打到 NBA,或出百万级销量的顶尖白金唱片。他说他甚至都不向任何人推荐路径一,连尝试一把都不要。
路径二:把两项或更多技能练到前 25%。这相对容易,努力一番,大有可为。他拿自己举例,画画技能不是最好的,但达到了前 25%;讲笑话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,但同样是前 25%;再加上 Adams 的商业背景,三项结合,成果就是呆伯特漫画——同时在 57 个国家、使用 19 种语言、超过 2000 家报纸转载。
*
Adams 提醒,选择技能组合时,公共演讲最好是项必备技能,值得练到前 25%。原因有两个:
1)演讲这事儿,只要练,都能好
2)演讲可同任意其他技能组合——同样懂技术,你还懂演讲,你就是只懂技术人的老板
另外,技能组合要尽可能差异、多样,技能之间距离远一点最好。如 Marc Andreessen 谈到 Adams 的理论时所补充:建议在大学时,最好拿到两个不同学科学位,距离越远越好。比如工程+MBA、法学+MBA,物理学+经济学等。
可得两点:
1)要打造技能矩阵;
2)决定投入大量时间做某件事前,先想:能不能帮我在某项技能上朝前 25% 迈进一步、很多步?如果可以,那这件事哪怕没做成,也是做成了。这是系统。其中,transferable skills 是关键:在这件事里学到的技能,要能用到别的地方去的。
*
说到「技能」,想起另外两件事。
事一:前段时间纽约时报有篇文章,「屏幕占据了穷人的生活,富人却对它们说不」,标题大概就概括了文章内容,其中有段说话:
随着富裕家庭的孩子用于屏幕的时间越来越少,贫困家庭的孩子用于屏幕的时间却越来越多。一个人对人际交往的适应程度,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阶级标识。
这或许可从侧面理解 Adams 等多人都提到演讲。事实上,连巴菲特曾被问及他认为自己最好的投资是哪一笔,答:20 岁时的公共演讲课。
事二:阳志平在答「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」时,提到一条是:独特技能。
有自己独特的技能的人,且对自己的独特技能比较喜欢的人,合适;没有独特技能,且不喜欢自己技能的人,不合适。
什么叫独特技能?比同龄人领先至少一个量级的优势,且有把握领先两个量级优势的技能。举例,学生期间拿过全国写作大奖,且大学毕业后,一直很喜欢写作。这个就算独特技能。再举例,很喜欢英语,大学期间拿过英语大奖,且在国外生活很久,这个也算独特技能。
有的独特技能令人脑洞大开,比如,有人将无聊做到中国极致;有人将拆书做到中国极致;有人将演讲做到中国极致。
结合 Scott Adams 的理论,或可理解「领先一个量级」为:身在前 25%,当然,不能只有一种技能身在前 25%,至少两种,三种四种更佳。